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的观察

    心的观察   黄国达   修行修什么?修身口意,意由心生,心为一切法的主导,所以观察自心是很重要的功夫,四念处中有心念,就是观察自己的心,以及起心动念,然后以法念处转化心念。   心是什么?...。主要是因为人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外境,而忽视内心,或是被外境所牵动,失去自由。但是,若能一念返观自心,当下就能看到自己的心,并不需要向外寻觅。   观察内心可以分为两方面:一、内心的状态,二、心念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469415.html
  • 与佛同在

    南传禅法四念处中身念处的修行方式,是要求一切行为中不舍禅修业,所以身念处是必须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个时空,在二六时中透过身的觉知,洞见事物(法)的真实本质,觉音尊者将之称为“四明觉”(目的明觉、合宜明觉、行处明觉、无痴明觉)。至于受念处与心念、法念处,同样亦须于日常生活中持续地保持明觉。四念处的修习,藉由粗的动作觉知到心念状态的觉察都要能掌握,之后进而对于由感官缘尘境而生起的烦恼,都要能完整地觉知它...

    果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378551.html
  • 世尊为五此丘说四谛八正道

    水无解脱,离此二边,乃为中道。”在“长含游行绳”中佛告阿难“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。”教导弟子们自己依法修行。经中接着说:“依四念处行”。(四念处又名四念住,就是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;受念处是观受是苦;心念是观心无常,法念处是观法无我。)四念处也郎八正道中的正念的内容。罗无虚居士把缘起中道,列为理性方面的中道。将“正精进”阐明不堕二边(例如苦、乐)的修行态度称为实践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玥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167827.html
  •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

    绝而来,我们身不由己,不能做主的缘故。当我们可以很细微的观察受后,就可以继续观察心。  三、心念:当我们感受到外境时,心在作用,这个知觉的心,我们要知道;但是我们往往会在知觉心上加入贪、瞋、痴等种种烦恼,我们也要觉知;乃至这个心念是否专注在禅定或散乱等,我们也都要念念觉知这个心识所在之。比如在静坐时,突然听到声音,耳识在作用,耳朵在感受。我们要观察到心在耳朵作用,然后又跑到头脑中想,我们要觉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0970337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指示观照身体的方法是依于三个条件:㈡精进、㈡明觉、㈢正念。它亦告知此观照是断绝痛苦的根源,即贪欲和悲痛。  这以“身体来观身”的修习是不可被参杂的。身念处须以身体为观照的目标;受念处观照感受;心念观照...修受念处时,精进、警觉、念念分明,则随处祛除贪欲和悲痛。”  心念  讲解受念处后,佛陀接著说明心念。  那对目标了知的现象叫著识。没有目标,就不能对彼有所知。触缘于六根—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及六境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佛法的修行方法(一)──四念处:《念处经》

    云何为四?观身如身念处,观觉(受)如觉(受)念处,观心如心念,观法如法念处。” 什么是“观身如身念处”? “比丘者,行则知行,住则知住,坐则知坐,卧则知卧,眠则知眠,寤则知寤,...乐无欲觉。” “如是,比丘观内觉如觉,观外觉如觉,立念在觉,有知有见,有明有达,是谓比丘观觉如觉。若比丘、比丘尼,如是少少观觉如觉者,是谓观觉如觉念处。” 什么是“观心如心念”?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553552.html
  • 通往觉悟的基石

    教导我们「诸行无常」的道理。 受念处 下一个念处是受念处。「受」在此指的并不是「情绪」,—一种复合的现象,最适当的归纳是在心念和法念处底下。—而是被更狭义的指涉为「情感基调」或是经验的「快乐质度...生瞋;对不苦不乐受不生痴。无论是乐受、苦受或不苦不乐受,都仅是短暂而无实质的事件,没有任何真实的喜乐,也没有能够执持的主体。 心念 心是什么 接着要探讨的念处,是从「受」这个特定的心所,转移到...

    菩提長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654763.html
  • 身、受、心、法——四个察觉的对象(1)

    切面要了知,还当对生命整体动态的线及面亦同样了知。能做到这样,才有可能知“前后升降”。  “心念”指的是除了感受及思想、观念外,修行人心的整体状态。粗略来说包括修行人心的:  (一)集中散乱度:是处于...的慈悲。  这只是略说,就有以上几种。修行人当在任何时地(除了睡觉),皆对自己心中的集中度,明朗度、轻安度、贪欲度、瞋恚度及慈悲度等清楚明白。这就是心念的概说。  佛亦在《念处经》中有如下的开示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667727.html
  • 从印顺的人间佛教探讨新雨社与现代禅的宗教发展

    乃至阿罗汉等四种果位的证得。张慈田对四念处的修行方法,曾有简要的说明:  四念处的内容是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,由粗到细的四个自我警觉层次,检验自我是否分分秒秒念念分明,是否活在当下,活在此时...常见”(愿它恒常、不变异)及逆我则嗔及延展出“断见”(愿它消灭、不存在)。[45]  而修习这四念处的目的或具体结果,张慈田也解释说:  身念处成就生理上不起紧张、行为上不慌乱,(心念成就)感受不起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244485.html
  • 唐卜陆西亚多

    全神贯注在身体,就不必特别努力去练习另外三个念处的贯注,即受念处、心念与法念处。身念处是主要的禅修方法,它能够自动地帮助你练习另外三种正念。事实上,当练习深化之后,自然会发现四念处并不是独立作用,它们...

    Jack kernfield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547350.html